1.定义意境
周谷城先生说,“如果理想在现实生活中实现,就会成为历史,在艺术作品中实现,这就叫意境”。
意境是“境生象外”虚实相生,虚实相生,“可以,不能说宣(言不尽意)”。园林学家孙晓翔先生也认为,“意境,即理想美的境界。中国画大师李可染先生认为,“意境是风景与情感的结合,写景是写情。美学理论家杨辛.甘霖认为,“意境是客观的(生活).风景与主观(思想).感觉)熔铸的产物。意境是情感和风景。.意与境的统一”总而言之,意境是一种情景交融,神仙是一种情景交融.形.情.艺术境界的和谐统一。
园林意境与诗歌.不同的绘画,诗画的意境是借助语言或线条.色彩构成;园林的意境是由实际的风景和空间构成的。但在美学上有一些共同点——“境生象外”,情景交融。园林的意境不是孤立的景象,也不是孤立的建筑.一个有限的水面应该有风景之外的风景,这样才能给游客更丰富的信息和美感。同时,中国园林景观的意境与文学绘画密切相关,追求诗情画意。因此,文学绘画艺术的合理运用往往可以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2.园林意境的类型
园林意境因景观.时间和空间的差异是非常不同的,但作者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总结景观的环境氛围、效果和表现.
2.1从环境氛围和景观效果可分为三类
1)静态景观,表达了大自然的宁静.安静的艺术境界。“千山鸟飞绝,千山人灭绝”(唐·柳宗元是典型的静态环境。又如杭州西湖十大景点之一“云栖竹径”燕京八景之一“琼岛春阴”等等都属于这种类型。
2)动态。以动态景观为主,着力展现自然物生机勃勃的动态美。由于的不同,动态环境可以分为声音动态.水动.色动、风动、水动引来树动花动等。如声动:“两只黄鹂唱着绿柳,一排白鹭在青天上”(唐·水动:水动;“飞流直下三干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惊涛拍岸,卷起干堆雪”(宋苏拭)“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从墙上出来”(宋·叶绍翁);风动水动导致树动花动:柳浪闻驾.万堑松风。
在景观欣赏中,上述情景往往会同时发生或出现。
3)通过移动来衬托静态的环境。这是园林景观结构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环境的动态对比来对比村庄的颈,强化环境的氛围,如“蝉鸣林越来越贪婪,鸟鸣山”艺术效果。
2.2从景的表现方式可分为四类
1)香味。以植物散发的香味为主要表现手段,达到一定的意境。苏州拙政园有一个意境。“远香堂”在《爱莲说》中,源拍北宋周敦颐的《爱莲说》中香远溢清句意,而“雪香云蔚”主要是欣赏盛开的梅花,如堆积的雪和云,淡淡的香味袭人。笔者认为,香浓的人是动态的,所谓的花香袭人;香淡雅的人是静态的,如“疏影横斜水浅,暗香浮月黄昏”(宋·林布),非静态难以欣赏。
2)色彩环境。特定的意境是通过巧妙地构图园林景观的色彩来表达的。比如长沙岳麓山爱夜亭周围种植枫树,形成枫树,形成“停下来,坐在爱枫林的晚上,霜叶在二月是红色的”(唐·杜牧)的艺术境界。色彩的布局可以分为艳丽和朴素。一般来说,色彩鲜艳的人是动态的,比如动态的,比如“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大片种植的樱花.碧桃.枫树可以传达欢快.在温暖的动境中,色素是静态的,如“断桥残雪”.“梨花伴月”等景,游客置身其中,感受环境的宁静.清幽。
3)声境。不同的声音在园林环境中传达的意境。“竹径无人风自响”(唐·王维)说出竹径之深,“松子声打石床”(唐·秋冬松林的勾勒出秋冬松林的风景,“南屏晚钟”日落西山时,山色空明。在声境中,如激流瀑布.惊涛拍岸等嘈杂的声音是动态的,而滴泉则是动态的,而滴泉则是动态的.涓涓细流.雨打香蕉叶等声平的人多为动衬静态。
4)朦胧。以星、月、云、雾等气象景观为主,形成了肥美的意境。苏州网络园“月到风来亭”.嘉兴南湖“烟雨楼”.承德避暑山庄“四面云山”等等都属于这一类。
从以上两个分类不难看出,意境的产生就是虚与实.情感与风景的结合,不仅要有真实的场景,还要有能让人联想到的声音.色.景外之景,如光影;意境的欣赏是物我的交融,即审美主体与客体的交流。
3.园林意境的创作手法
园林意境的创造不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也是景观设计的高境界。它要求设计师具有深厚的文化艺术素养,热爱自然事物和人类生活。它的主要创作方法是借用风景.对比.比较联想等。
3.1借景
组织有利于景观画面构图和意境渲染的景观。借用气象景观是增强景观艺术效果的常用手法,因为气象景观的重要特点是变化,变化带来无限趣味。首先,环境随时变化。因此杭州西湖有春晓.风荷.秋月.残雪景等;宋代郭熙有;“春山如笑.夏山如滴.秋山如妆.冬山如睡”同时,夕阳西下,有春山晚照.雨过晚照.残要晚照.疏林晚照.平川晚照.远山倒影的区别,其景象.意境各不相同。其次,境界随地变。梨花伴月赏月.三潭印月.二泉印月.平湖秋月.石湖串月.象山水月之分;观雨有洪椿雨.榜岭春霖.花桥姻雨.潇湘夜雨.花洲话雨.蕉院听雨.山楼听雨之别。由于风云变幻,气象景观也显得扑朔迷离。黄山云海.庐山云雾.巫峡云雨,同云之朦胧,各有千秋。有承德避暑山庄“水流云在”.“云帆月肪”等景点,充满浪漫情怀。除了气象景观,花园里还可以借山,借湖池.植物,甚至城市.郊野及驾歌燕舞等。
3.2对比
通过景观元素形象.体量.方向.开合.明暗.虚实.色彩与质感的对比增强了意境。对比是渲染景观环境氛围的重要手段。开合的对比可以产生“这个庭院有多深?”(宋’朱)的境界,明暗对比,更能体现环境的宁静。在空间程序的安排中,可以采用先抑制的欲望.欲高先低.欲大先小.以隐求显.以暗求明.以朴求艳,以险求夷.以柔衬刚等手法处理。
3.3比拟联想
意境的欣赏是一个物我交流的过程,所以景观的结构可以让人看到风景。因为情感联想,从有限中看到无限,形成景观意境的艺术升华。主要有五种方法。
1)以小见大,以少胜多。也就是说,通过精炼浓缩的方法,模拟自然景观,综合组织空间,让游客产生“一座山峰太华千寻,一勺江湖千里”(清·石涛)的感觉和联想,从而实现“近在咫尺,望千里之遥,方寸之中是千寻之中”的效果。
2)植物特征的使用.姿势和颜色的不同感觉导致了比较联想。例如,松树象征着坚定和不屈.永恒的精神,竹子象征着谦虚的品质,梅花骄傲的雪盛开象征着不屈不挠的精神,白色象征着纯洁,绿色代表着和平。这种象征性的技术和民族习惯.文化习俗有着密切的联系。
3)利用文物古迹产生联想。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发人深省。游览赤壁会让人想起三国时期的许多人物和故事;游览南京雨花台会让你想起许多动人的往事;参观杜甫草堂会让你想起杜甫的古诗。
4)运用景名.题咏产生联想。好的景名和题咏,寓意深刻.意境高,能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在校园环境设计中,笔者因地制宜,巧妙地根据一个角落设置“面壁亭”周恩来总理不禁要问“十年图破壁”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5)运用雕塑.碑刻.墙面等手段,以及历史.人物.传说.动植物的形象是相关的,使人联想。总之,园林景观意境的创造应该通过各种园林景观元素的艺术加工来激发游客的美感.意志与理想与园林设计师形成情感共鸣,进而实现“境生象外”.艺术境界的情景交融。